【案情簡介】
某日,,某高校畢業(yè)生小郭接到一通自稱“某金融平臺客服”的來電,。對方聲稱小郭在校期間曾開通某平臺2萬元“校園貸”賬戶,,根據國家最新政策,若未及時注銷將影響個人征信記錄。在長達2小時的誘導性話術下,,小郭被要求通過多個網貸APP申請貸款,,并將累計4萬元資金轉入“對公賬戶”完成“清零操作”。次日,,當小郭嘗試聯系“客服”確認時,,發(fā)現對方已失聯,隨即報警,。
【詐騙手法解析】
本案系典型的“注銷校園貸”電信詐騙,,其犯罪鏈條呈現以下特征:
1.身份偽裝:冒充金融機構客服,偽造“銀保監(jiān)會文件”“征信系統(tǒng)截圖”等佐證材料,。
2.心理操控:利用畢業(yè)生對“征信污點”的恐懼,,結合“政策收緊”“限時操作”等話術制造緊迫感。
3.資金轉移:誘導受害人通過支付寶,、微信等第三方平臺借貸,,將資金轉入指定“安全賬戶”。
4.技術支撐:利用虛擬號碼,、AI語音系統(tǒng)實現規(guī)?;p騙,資金到賬后迅速通過多層賬戶洗白,。
【風險提示】
平安產險河南分公司在此提醒您,,陌生來電不輕信,轉賬匯款多核實,!
1.官方渠道核實
任何涉及“消除校園貸記錄”“修復征信”的來電,,應立即掛斷并通過銀行/平臺官方客服核實。
2.法律紅線勿觸碰
轉移借貸資金配合他人操作,,可能涉嫌《反電信網絡詐騙法》中“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”,;根據《征信業(yè)管理條例》,,個人征信異議需通過正規(guī)金融機構提出,,不存在“付費消除記錄”。
3.應急處置措施
若遭遇類似騙局,,切勿透露身份證號,、銀行卡密碼、短信驗證碼等敏感信息,;保留通話記錄,、轉賬憑證等證據;向銀行申請賬戶止付,;撥打96110反詐專線或110報警,。